本文目录
北半球反气旋风向?
北半球反气旋的风向是顺时针向外辐散,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内向外,由高压中心指向四周。反气旋,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,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。北半球反气旋中,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。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比气旋更大,如冬季的蒙古—西伯利亚高压占据亚欧大陆面积1/4。
反气旋的类型?
反气旋,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,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。北半球反气旋中,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,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。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比气旋更大,如冬季的蒙古—西伯利亚高压占据亚欧大陆面积1/4。各个反气旋中心气压值一般为1020~1060hPa左右,最高气压纪录达1101.6hPa。反气旋中风速较小,地面最大风速也只有20~30m/s,中心区风力微弱。在反气旋控制下,大多天气晴朗。
反气旋的中心气压最高,逐渐向外递减。在北半球,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为顺时针方向流动。其直径小的有几百公里,大的有五、六千公里,如冬季的蒙古-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。由于反气旋中的空气向四周辐散,形成下沉气流。因此,反气旋控制本市时,一般天气都比较好。冬季多晴冷天气,夏季多晴热高温天气,春秋两季多风和日丽、秋高气爽的天气。
强度分类
反气旋的强度
反气旋的强弱不一。它的强度可以用其最大风速来度量:最大风速大的表示强,最大风速小的表示弱。在强的反气旋中,地面最大风速为20一30米/秒。
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强度。地面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一般为1020一l030毫巴,冬季寒潮高压最强的曾达1078.9毫巴以上。
反气旋的分类
反气旋的分类方法比较多,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,反气旋可分为温带反气旋、副热带反气旋和极地反气旋。
按照结构的不同,反气旋可分为冷性反气旋(或冷高压)和暖性反气旋(或暖高压)。
气旋之间,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。不同类型的气旋和反气旋;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。如锋面气旋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无锋面气旋(冷涡),无锋面气旋(热低压)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锋面气旋;冷性反气旋也可转化为暖性反气旋。气旋、反气旋都应看作是有条件的、可变动的、互相转化的。
反气旋按结构分为冷性反气旋(冷高压)和暖性反气旋(暖高压)。冷高压(如西伯利亚高压)通常到3~4km高度强度减至很弱,暖高压(如副热带高压)是深厚系统,可伸至对流层顶。反气旋按
生成的地理位置分为温带反气旋、副热带反气旋和极地反气旋。按反气旋的结构分为冷性反气旋(冷高压)和暖性反气旋(暖高压)。
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是什麽?
气旋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,某地地面热,则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,所以气流上升,近地面形成低压,周围相对气压高,所以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,即由四周流向中心(中心在上升)形成气旋,而气旋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,在北半球向逆时针偏转,南半球顺时针偏转(具体画图可知)上面已经说了气旋形成的是低压中心,(因为图片发不了,所以在这简单口述一下,可能说的有些凌乱,不会用标准的语言。因为这个是低压中心,然后外面画一个低压的小圈,中间写上低压,然后用层层大全包裹画三个圈,然后外面就是高压越来越高,然后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,水平气压梯度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
然后在北半球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,三个等压圈全都要画,然后把它连起来,就可以轻易地知气旋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的)
什么是幅合?
辐合指的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流动,如果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动叫辐散,二者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。
当大气对流层上层有水平辐合、下层有水平辐散的区域会引起空气下沉运动,下沉的空气会带来晴天;反之,则会出现空气上升运动,形成云层甚至下雨。
动力对流冲击力是啥?
使原来静止的空气产生垂直运动的作用力,称为对流冲击力。实际大气中,对流冲击力的形成有热力和动力两种原因,它们产生的对流分别称为热力对流和动力对流。
热力对流冲击力是由地面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。
白天,在太阳辐射作用下,山岩地、沙地、城市地区比水面、草地、林区、农村升温快,其上空气受热后温度高于周围空气,因而体积膨胀,密度减小,使浮力大于重力而产生上升运动。天气越晴朗,太阳辐射越强,这种作用越明显。夜晚情形正好相反。山岩地、沙地等地面降温快,其上空气冷却收缩,产生下沉运动,天气越晴朗,这种作用越明显。
动力对流冲击力是由于空气运动时收到机械抬升作用而引起的,如山坡迎风面对空气的抬升,气流辐合辐散时造成的空气升降运动等,都属于动力对流冲击力。